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论见黄河口|点燃“数字”强引擎,激活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来源:齐鲁晚报网 发布时间:2023-08-07 16:36:31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记者 余俊

日前,东营市2023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发布,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位列全省第一。其中,工业经济表现抢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9.9个、6.8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正是东营市近年来坚持数字赋能,通过智能化改造推动全市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的根本性转变,推动了企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产业向高水平高质量发展,重塑了产业竞争新优势。

聚焦重点产业,全面提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天弘化学、海科化工、联合石化等企业建成智能工厂,垦利石化、奥星石化等企业建成数字化车间,276个规上化工企业全部实施智能诊断和改造。7个省级化工园区全部建成智安园区。东营港开发区创建为国家级绿色园区,被中国石化联合会认定为全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橡胶产业建成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劳动生产率平均提升了15%、生产成本降低了11%、能耗降低17%;石油装备企业大力推进机器换人,生物医药产业围绕重点车间、核心生产线开展智能化改造,实施的重点智能化改造项目数量每年增长142%。威飞海洋、胜机、永利精工等建成数字化车间,生产的水下采油树、智能修井机等石油钻采智能装备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新发药业建设了维生素B5数字化车间,带动了产业逆势上扬。

聚焦示范培育,大幅提升行业智能化水平。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持续推进原则,对新上项目,引导有条件的企业按照“晨星工厂”“灯塔工厂”的标准规划建设;对大型企业及建成数字化车间的项目,重点引导持续升级,向智能工厂迈进;对中小型企业,支持升级关键工序、建设自动化生产线,逐步建成数字化车间。充分发挥好示范项目的“头雁”引领效应,分产业、高频次、大范围开展现场观摩、对标学习和比看活动。通过示范企业案例分享,增强企业对本土典型做法的认同感,智能化改造积极性大幅提高。521家样本企业智能制造成熟度测评中显示,东营市企业平均得分由2019年低于全国0.31分提升至现在高于全国0.25分。

聚焦系统建设,不断增强发展支撑力。东营市围绕工业技改、智能化提升、工业互联网发展等,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连续出台7个实施意见、认定办法、奖补规定等制度性文件,建立起督导推进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形成完备的制度支持体系,为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乃至“十四五”期间工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同时加快新基建布局,5G基站建设连续两年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完成了全市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的5G网络布局,依托5G网络创新应用了一批智慧园区、智能试飞、智能巡检等人工智能场景。多方联合建设了首个市级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创新中心注册企业320余家,对接辐射中小企业200余家,带动160个中小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成为赋能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聚焦业态创新,不断拓宽智能融合领域。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广,发展速度快,催生出一系列新的业态和模式,形成了一批具有东营特色的应用成果。农业领域,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开展智慧种养,利津黄河口滩羊产业园、垦利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园等人工智能应用成效明显;工业领域,传统的制造企业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加快向服务化制造业转型,涌现出了德仕能源公司“互联网+油服”“油田专科医院”等一批创新发展模式,万达集团、海科集团、胜利通海集团等企业的信息化部门已发展成为赋能外部企业智能改造方案供应商,胜利软件、天元科技等一批油服软件企业成功转型为服务工业企业的智能化服务企业;空港产业园正在建设国内首家以大数据为支撑的试飞基地,为国产大飞机C919试飞插上智慧翅膀。

今年是东营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数字经济攻坚突破年。全市以数字强市建设为统领,以主攻“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坚持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实施“数字产业化引领、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园区建设攻坚、数字基础设施提级、数据价值化升级”五大行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助力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不断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焕发“智造”新活力。(邵梅 余俊)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